中国新能源两轮车,正在东南亚痛扁日本摩托车?

更新时间:2024-05-24 02:45:19作者:无忧百科

中国新能源两轮车,正在东南亚痛扁日本摩托车?



大家都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各地大杀四方。

不为人知的是,中国的两轮电动车同样在攻城拔寨。以雅迪、台铃、绿源、九号等品牌为代表的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劲势头推动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正在无情碾压日本摩托车。

以世界第四大摩托车市场越南为例,在中国两轮电动车进入该市场之前,日本摩托车企业如本田、雅马哈、铃木等在该国占据了主导地位,每年销售超过300万辆摩托车,几乎垄断了越南的摩托车市场,每年从中获得了高达150亿美元的收益。

然而,随着中国两轮电动车进入越南市场后,日本摩托车的销量遭遇了15年来的首次显著下滑。其中,本田摩托销量下滑了20%,雅马哈下滑了13%。与此同时,中国雅迪电动车的销量却实现了暴增,高达36%,成为首个在越南年销量突破10万辆的中国“车企”。

自从使用雅迪电动车后,越南民众不再需要担心高昂的油价问题。要知道,虽然越南的人均收入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油价却与国内相当,一升汽油的价格相当于人民币7到8元。一个普通的越南家庭,每年骑摩托车的汽油成本大约需要4000元,这相当于当地白领两个月的工资。然而,使用雅迪电动车后,在相同的行驶距离下,一年的电费仅需150元,极大地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东南亚才是最具潜力的市场?

一场静悄悄的绿色革命正在东南亚的街头巷尾上演。中国两轮电动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向东南亚这片充满生机的新兴市场。

近年来,中国的两轮电动车产业犹如一匹脱缰的骏马,驰骋在全球贸易的广阔草原上。据中国海关权威数据,2021年的出口成绩单上,电动两轮车整车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290万辆,较前年跃升27.7%。这股“出口热”并未降温,2022年前七个月,出口额已高达206.3亿元,增速依然坚挺,超过9%。在这一波出口浪潮中,东南亚以其独特的地理与文化魅力,成为了中国两轮电动车厂商瞄准的“新目标”。

尽管欧美地区的两轮车市场亦在稳步扩张,但在亚洲这片活力四溢的土地上,东南亚无疑是两轮电动车新兴市场。2022年,仅印尼、越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六国,摩托车销量就已突破1227万台,增速更是达到了10.6%。这一数字背后,是东南亚人民对便捷出行方式的强烈渴望,也为两轮电动车的普及铺设了温床。

值得强调的是,东南亚各国在COP26峰会上集体发声,承诺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动力汽车,为电动车的发展打开了绿灯。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到2025年,东南亚道路上每五辆车中就有一辆是电动汽车,其中包含近6000万辆两轮和三轮电动车,这无疑是对中国电摩制造商的巨大召唤。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涵盖东盟十国、中日韩等十五国的自由贸易区正式成型,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两轮电动车出口的土壤。东南亚年均近4000万辆的摩托车市场,加上“油转电”的加速趋势,为中国电摩企业开辟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出海航道。

印尼、泰国等国更是不甘落后,纷纷推出补贴政策。印尼从2023年起,每辆电摩可获约3165元人民币补贴;泰国则在2022年拨款近6亿人民币,用于电摩及电动车的推广。这些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如同一股强大的推力,加速了东南亚两轮车市场的电动化进程。

在东南亚,摩托车不仅是出行的首选,更是经济性的象征。崎岖多山的地形与有限的人均收入,让燃油摩托车的成本显得格外沉重。以越南为例,据新浪网报道,一辆汽油摩托车的购置成本比雅迪电动车高出约300万越南盾,且年燃料费用高达500万越南盾,远高于电动两轮车的27.5万越南盾。两轮电动车,以其显著的经济优势,逐渐成为万千家庭的优选。这才有了文章开头中国两轮电动车巨头齐聚越南的景象。



东南亚市场这块“新蛋糕”,既诱人又充满挑战。中国两轮电动车企业要想在这片热土上分得一杯羹,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不断创新,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打造更加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谁能在这场角逐中拔得头筹,不仅考验着企业的硬实力,更是一场智慧与策略的较量。

中国两轮电动车逐鹿东南亚

时光回溯,多年前,当中国摩托车企业首次尝试踏足东南亚时,面对的是一片布满荆棘的道路。技术短板让他们在与日系品牌的较量中败下阵来。但时至今日,以电摩之名,中国品牌带着全新的面貌归来。电池技术的飞跃、电机效率的提升,让两轮电动车的续航能力突破200公里大关,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能稳定驰骋,彻底颠覆了昔日的技术壁垒。

在这场经济性的较量中,雅迪与爱玛犹如两颗璀璨明星。爱玛A500以亲民的价格首先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雅迪冠能3 E9 PRO紧随其后,不仅在续航上与爱玛并驾齐驱,更是在最高时速上略胜一筹。两者在性价比的舞台上互不相让。

东南亚的雨季,不仅是大自然的洗礼,也是对产品适应性的考验。雅迪深谙此道,越南建厂,精准布局,推出的大轮径、长轮距车型,如同定制的盔甲,完美适配了当地的地形与气候。销量的同比增长36.6%是市场给予的最直接肯定,随着一系列新车型的推出,雅迪在东南亚的版图正逐渐扩大。

然而,爱玛并不甘于人后。在G20峰会上,它以一场科技盛宴震撼登场,专为印尼市场打造的时尚酷车,不仅拥有双锂电并联BCU的硬核配置,更有高达85km/h的最高时速,征服了多山崎岖的东南亚地形。2022年,爱玛出口东南亚的车辆同比激增154%,在泰国更是实现了174%的增长奇迹,爱玛以科技之名,书写了一段逆袭佳话。

在性价比和性能之外,小牛与九号则以智能化另辟蹊径。小牛构建的“人-车-路-云”智能生态系统,以及九号的“智选服务包”,正悄悄改变着两轮出行的未来。无感解锁、远程控制等智能功能,虽未在当下成为市场主流,但它们无疑预示着未来的趋势。在智能化的赛道上,小牛与九号已悄然领先,只待市场的风向转变,便能引领一场新的变革。

东南亚的天空下,雅迪、爱玛、小牛、九号,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武器与战略,这场战役的胜负尚未揭晓。

碾压日本摩托车

在印度尼西亚这个全球第三大摩托车市场的舞台上,中国两轮电动车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向日本摩托车的传统霸主地位发起挑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平替”传奇。

新日、爱玛、绿源跨越重洋,将先进的生产线植入这片热带土地,逐步编织起一张取代旧秩序的新网。要知道,在印度尼西亚这片拥有2.5亿辆摩托车的广阔天地里,绝大多数曾是日本品牌的天下。然而,新能源的浪潮汹涌而来,预示着一个时代的更迭——这2.5亿辆摩托车,终将成为两轮电动车的广阔舞台,而中国品牌,无疑是这场变革中最为活跃的舞者。

越南已经见证了中国两轮电动车的初步胜利,但历史的教训如同警钟长鸣。30年前,中国摩托车的辉煌与陨落仿佛就在昨天,质量问题如同阴影,提醒着后来者:市场可以快速攻占,但口碑需要时间去铸就。

幸运的是,日本摩托车行业在电动化的征途上并非铁板一块。雅马哈内部的犹豫与分裂,成为了中国品牌的宝贵时间窗口。这家拥有70年光辉历史的老牌企业,面对电动化的浪潮显得步履蹒跚,工程师们的内心挣扎,让其电动摩托车的研发进度如同被海浪缓缓侵蚀的沙滩,三年仅一款产品的推出速度,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无奈。

而另一边,本田则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展开了反击。这家巨头的野心勃勃,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出至少10款电摩,其中一款踏板电摩,凭借80公里的续航里程,已成为越南快递员的新宠。本田的宣言掷地有声:到2030年,彻底告别燃油摩托,全速驶入电动时代。他们自信满满,认为电动摩托车的技术门槛对于本田而言不过是一道低矮的门槛,而遍布东南亚三十年的销售网络,将是他们反攻的最大依仗。

在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较量中,中国两轮电动车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不仅实现对日本摩托车的超越,更完成对自身品质的重塑。这不仅仅是市场的争夺,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大考。在东南亚,中国品牌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更高的品质标准迈进,誓要在新能源的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只不过,这一次中国两轮电车的故事,不再是简单的“低价换市场”。

作 者 | 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