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这次有救了?

更新时间:2024-05-24 02:07:57作者:无忧百科

万科,这次有救了?

5月23日,消息称,万科已与招商银行等头部金融机构签订协议,获得200亿元银团贷款,抵押物为万科旗下万纬物流股,截至目前已到账100亿元。这是2020年以来房地产单笔金额最大的一笔贷款。

当日中午开盘之后,万科A(000002.SZ)股价曾大幅拉升,但由于市场整体表现较差,万科股价走低。不过,下午一点半过后,万科股价大幅拉升并翻红。万科债券表现更好。“22万科07”一度涨超8%,“21万科04”一度涨超6%,“21万科02”一度涨超4%,“22万科02”一度涨超3%。

这次,万科有救了吗?

万科不能倒。

复盘万科本轮危机,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那就是万科不能倒。

每一次万科出现信心危机,“有形的手”都会果断托举,帮助万科渡过难关。

2023年10月17日,惠誉下调内房万科企业(02202.HK)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以及万科全资子公司的万科香港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和已发行优先票据评级,由“BBB+”降至“BBB”。

2023年10月26日,深交所发布中金印力消费类基础设施 REIT 招募说明书。万科旗下印力集团成为第一批正式进入公开发布阶段的消费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一。

2023年10月27日,官宣大股东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兼任万科集团董事会副主席,释放深圳国资委的力挺信号。

2024年3月11日晚间,穆迪下调了万科的投资级别和债务评级。次日3月22日,工行就牵头了12家商业银行,为万科筹集800亿的贷款,帮万科还到期债。

万科为什么不能倒?

因为万科不是恒大,是最为稳健经营的房企之一,万科遇到困难,不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万科如果倒下,将会是对房地产行业,乃至经济信心的重大打击。

实际上,自从万科面临困境之后,一些专门做空的机构在市场上持续显示出他们的活跃性。特别是在万科的信用评级被下调之后,接连出现了机构开始做空的行为,其手法与之前对待碧桂园和旭辉类似,即利用时机传播负面信息,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套现。

然而,前一波做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龙湖、融创、旭辉、世茂、时代等民营房地产企业身上。而当前这一轮的集体式打击不仅扩散到了民营房企,还开始影响到混合所有制的房企,并且正逐步触及国有及中央企业。

房地产领域正处于一个修正阶段,在普遍对此行业持悲观态度的市场环境中,判断力受损,引起了广泛的恐慌情绪,甚至连表现良好的房企也未能幸免,它们不断面临着“自我证明”的困难。市场对国内房地产的未来本来就存有疑虑,进而如果资本开始“投票离场”,那么国内的房地产企业可能会遭遇一波集体和系统性的做空行动。这样的系统性做空行为对市场来说是负面的,它只会导致某些秃鹫资本在旁边获益。

当前,身处危机之中的万科,已经逐渐看到曙光。

今年以来,万科多举措增厚现金储备,确保经营安全。一季度通过大宗资产交易回款42亿元,中金印力消费REIT募资32.6亿元,也于4月30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境内新获融资成本3.33%,较2023年全年下降28bp;扣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为64.9%,较2023年底下降0.6个百分点。开源证券认为,截至一季度末,万科在手货币资金830.7亿元,足以覆盖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

与此同时,楼市亦有新的复苏迹象。深圳大型房产中介机构披露的数据显示,新政后首个周末(5月18—19日),该中介深圳门店二手看房量对比以往周末上涨127%,成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超越2020年二季度的历史高峰期。

随着销售回暖,自身造血能力逐步复苏,加上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持续支持,万科有望“度尽劫波”。

这一次,万科或许真有救了。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