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D商业,龙湖、华润也慢下来了

更新时间:2024-04-29 04:21:40作者:无忧百科

TOD商业,龙湖、华润也慢下来了


以供给带动需求

撰文 | 赢商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雨晴

主编 | 付庆荣

头图来源 | 赢商网

纵使周期动荡,TOD开发模式一直都是改变城市商业的关键力量。

据赢商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超20座城市有TOD地块出让,常州、重庆和天津三城出台了专门的TOD政策文件。

从曾经稀罕的“舶来物”,到多城争抢的香馍馍,TOD商业可见度不断提升,打法亦从青涩走向成熟。一方面,新玩家带着更强的场景、品牌与活动组合,争奇斗艳;另一方面,加密的地铁线、站点,改变了一些原有玩家的竞争磁场与定位逻辑,有人笑了,有人哭了。

但成熟背后,亦有整个TOD行业的自我修正。抢地的火热,少有上演,理性为王;开发的节奏,以稳为主,不见狂热。

这门“慢生意”,回到了正常轨道。在此背景下,摸清当下TOD商业的发展现状,提前把握未来机会点,很有必要。

注:

1、TOD即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物业开发;

2、本文涉及的TOD商业指距离地铁站点500米范围内的购物中心、独立百货。


01

671个存量TOD商业项目

行业集中度超50%

轨交客流,是衡量城市活力的关键指标。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2022年,城轨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分担比率为45.82%,比重持续增长。其中,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南宁、南昌、北京、武汉10座城市的轨交占比超过50%,轨交优势不断凸显。


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将TOD上升为城市战略,并作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轨交快速发展,为城市商业勃发提供了优渥土壤:

一方面,目前轨交运营里程最长的6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重庆,均跻身商业一线城市行列;另一方面,轨交运营里程TOP20城市,多为商业准一线或头部商业二线城市。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一个城市商业的活跃度、成熟度与轨交运营里程的多少成正比,且二者相辅相成。据赢商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共有671个广义上的TOD商业项目(地铁周边500米的购物中心、独立百货),分布在38座城市。此外,拟开业TOD商业项目高达100个。

拉长时间线来看,TOD商业的增量规模在2018年前大致呈向上增长趋势,而后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在相对平稳状态,年增量规模基本在200万方以上。至2023年,新开业40个TOD商业项目,规模超330万方,增量规模同比大幅增长42%。


以2018年为界,TOD商业规模从快速增长到回归稳定供给,与行业集中度的变化密切相关,重新向头部运营商集中。


这是由于,TOD商业是一门壁垒极高的生意。

首先,TOD商业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和庞大的资金需求,形成天然的行业壁垒

其次,TOD商业面对客流集中、地形限制、安全要求等复杂性,需要企业具备极强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开发经验


第三,TOD商业多占据城市核心区位,拿地难度更大,尤其在下行周期,这类优质地块、优质资产往往集中在头部企业手中;


第四,TOD商业项目多为头部企业的成熟产品线


规模增长趋稳之外,行至2023年,国内TOD商业项目在体量、档次定位上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回归底层逻辑,让客流集聚与更大体量、更高端的商业形态相匹配。

具体看:



商业的本质是客流的集聚,而TOD项目是集聚程度最高的形式之一。对于大体量、高档次的商业体来说,需要尽可能扩大项目辐射范围,消除消费者的远距离移动成本,放大虹吸效应。

02

TOD商业裂变

城市商业格局演变的缩影

转向城市视角,TOD商业在不同的轨交网线密度和人口流量的城市,客流表现会出现一定分化。总体来看,地铁站点对一线城市商场的引流作用更大


具象到四座一线城市,可以更小的颗粒度呈现TOD对城市商业格局的影响。

01

TOD虹吸效应,

推动城市商圈发展

人群消费场景决定着商圈运行的逻辑。细看北京、广州,TOD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商圈演变、生长与成熟。


在北京,场日均客流常年占据TOP5的商圈,均位于地铁站点上盖。其中,双井商圈是唯一覆盖双站点、三条地铁线路的商圈,经历了两次关键节点:

朝阳合生汇,位于北京14号线与7号线换乘站——九龙山站点上盖,与双井站(10号线与7号线换乘站)一样,位于中央商务区(CBD)的南部,辐射高端办公与居住人口。公开资料显示 ,10号线与14号线是北京地铁线路日均客运量排名前六的地铁线。基于此,双井商圈辐射了北京客流量最多的枢纽站点之一。


绝佳地理区位,叠加强运营实力,朝阳合生汇已成为当地的商业标杆,稳居全市购物中心客流TOP5,过去五年在双井商圈的客流占比由60%提升至70%。


在朝阳合生汇加持下,双井商圈的商业地位晋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一个典型的“寡占型”商圈(商圈竞争度≥2为寡占型商圈。竞争度越大,说明商圈内的竞争程度越高,新项目越难加入竞争) ,对临近商圈有较强的虹吸效应。据赢商大数据监测,与双井商圈相邻的CBD商圈、大郊亭商圈,购物中心场日均客流几乎不到前者一半。


广州的长隆-万博商圈,落位城市近郊番禺区,同样横跨汉溪长隆、南村万博两大枢纽站点,是广州仅有的六个市级商圈之一

汉溪长隆站,是长隆-万博商圈的起点,3号线与7号线换乘站。一方面,广州3号线是广州最“挤”的地铁线,2022年度日均客流量139.1万人次,全国第一,2023年多个月份日均客流量超200万人次。另一方面,汉溪长隆接驳长隆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大批异地游客。


商圈辐射的南村万博站,为18号线与7号线换乘站,位于广州“第二CBD”万博商务区。18号线首通段2021年开通,贯穿广州市区与南沙区,长隆-万博商圈虹吸力东扩至南村万博站,进一步改善广州南部客流的流动方式。


18号线开通当年,可明显看到,长隆-万博商圈的购物中心客流有了一定提升。随着番禺天河城、四海城等项目逐渐步入成熟期,以及新入市的时代·芳华里CR8等购物中心,长隆-万博商圈的虹吸效应进一步提升。未来商圈内还有多个商场入市,TOD的客流集聚优势将持续释放。



02

TOD辐射作用,

催生跨城消费新潮

近年来,在TOD模式的推动下,深圳和上海涌现跨城消费新潮。

在深圳,深港融合消费大流行。一方面,内地商品价廉物美、服务优质,叠加港元汇率优势等影响因素,港人内地消费颇具性价比;另一方面,便利的交通方式,也是重要利好因素。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港澳机动车车主在预约通关获准后,就可以驾车驶入内地。当然,驾车之外,深港两地的公共交通同样无缝对接——7个陆路口岸、2个客运海港口岸及1个高铁口岸互联互通,罗湖、福田口岸在深港两侧均有地铁直接联通。

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弱化了地理边界,扩大港澳居民消费范围。消费端看,利好深圳等接壤城市,促成频繁的异地消费。有数据显示,2023年北上港人总数超5334万人次,平均每人7.2次。而深圳往往是“北上”港人的首选地,社交平台也出现了许多“北上深圳攻略”相关帖子。

位居罗湖、福田等临近口岸区域的优质购物中心,多为直接与地铁口相连的TOD商业,港客消费明显大增。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深业上城香港消费者客流量上涨了40%;深圳金光华广场自全面恢复通关后,商场的客流量新增了30%,新增客流几乎全为香港客人。


轨交利好,带来的跨城消费浪潮,在上海同样演绎得不错。上海虹桥枢纽,由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组成,位于上海地铁2号线、10号线、17号线交汇处,是天然的流量入口。

站点上盖的虹桥商务区商圈,高铁TOD特征明显,近22%为异地客群,期内各大商场抢客激烈。


上海虹桥站旁的虹桥天地2015年12月开业,是上海首个高铁TOD综合体,商场部分2023年日均客流量超9.5万人,其中异地客群占比19%,本地客群中超六成来自10公里外的区域。


客群辐射范围如此之广,如何“留下”旅客、转化为消费者,成为虹桥天地的难点。对此,项目积极调改,提升餐饮、儿童亲子等“场景型”业态比例,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同时汰换零售品牌。2023年以来,虹桥天地共调改了71家门店,各类首店约20家,业态调性愈加潮流年轻化:



●虹桥天地 图源:赢商云智库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跨城地铁和城轨的诞生,上海的客流将由“同城跨区”转向“跨城”流动。

近年来沪苏地铁正式“牵手”、市域铁路嘉闵线建设迎来新突破,待上海11号线昆山花桥站TOD项目中骏世界城,以及嘉闵线(太仓延伸段)TOD项目龙湖时代天街入市后,上海远郊商业将迎来跨城竞合的新局面。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嘉定、宝山、金山、青浦等远郊区的购物中心,如何吸引周边昆山、太仓、平湖、嘉定、南通的跨城客流,也值得期待。


03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以供给带动需求

成都和重庆,是一线城市之外全国轨道交通发展最迅速的城市,TOD商业正蓬勃向上。

成都,国内第一个提出打造TOD之城概念的城市。截至去年3月底,成都积极推进39个市区两级TOD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将达3832.71亿元以上,已完成投资846.05亿元。

数据背后,是成都日益完善的轨交网络以及轨交产业的强力支撑。2020年12月,成都地铁“五线齐发”,以558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跃升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第四城”。2023年,成都轨交客运量超21亿人次。

重庆亦如此。山城重庆,特殊的地形对发展TOD模式有天然需求。2023年,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跨越500公里大关,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52%,全面进入轨交时代。随之而来的是,重庆TOD项目推进“加速度”:在已完成出让的12个项目中,有5个项目已顺利实现开工,二级开发建设总投资约70.48亿元。

人流集聚而来的,是城市线下实体商业的全面绽放。

2020年以来,成都、重庆分别开业53座、49座购物中心,增量排名全国第四、五位,仅次于上海、深圳及广州,是名副其实的“商业一线城市”。其中,地铁上盖的购物中心占比均在两成以上。


成都、重庆TOD商业发展驶入发展快车道,除却“天时”,更靠“人和”。

成都:政府出手、国资入场,

自上而下的TOD造城

TOD综合开发,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自2018年首次将TOD纳入核心战略以来,成都从顶层设计层面改变城市传统的发展模式,形成“1+3+N”TOD开发全周期政策体系。


根据规划,成都实施2035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695个站点和90个车辆基地的TOD综合开发。其中,双凤桥站、梓潼宫站等14个示范项目正逐步呈现。


●双凤桥站TOD即将迎来成都第三家山姆会员店——成都武侯店 图源:天府巴蜀公众号

细数参与其中的企业,国资频现。特别是成都轨道交通集团,近五年参与多个TOD商业的拿地开发,或是独立拿地,或是与龙头企业合作。


政府出手、国资入场,成都开启了一项自上而下的TOD造城运动。现如今,TOD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成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重庆:头部企业与城市TOD共进

重庆又名山城,地形崎岖,山多坡陡,呈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是TOD的最佳试验场。

不少企业加码TOD商业开发,多见龙湖身影。据2022年发布的《龙湖TOD能力报告》白皮书,龙湖已开发、储备约80个TOD项目,而重庆是龙湖TOD的主战场

回溯历史,龙湖在重庆的TOD开发历程,也是城市TOD商业模式的发展脉络:

龙湖自2003年开始探路“初代TOD”。龙湖的第一座购物中心,重庆北城天街就带有 TOD 光环——依托城市轻轨线开发。此后龙湖一直围绕TOD开发积累经验,是TOD开发领域领航者般的存在。

小至地铁上盖、邻里中心,到城市商圈、城市枢纽,再到TOD新城,靠着过往多个王牌项目出圈,龙湖已然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相对标准的TOD项目打法。


20年时间,龙湖在重庆落地15个TOD项目,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赋能山城,以TOD为锚点带动这座“轨道上的城市”突围。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供给带动需求,在成渝地区的TOD商业项目的发展中可得到印证。对于行业亦是如此:很多时候,缺口出在了供给侧。有些需求是存在的,但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有些需求暂时还看不到,是因为它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and more...

● 零下5度的上海网红街区,商业热度刚刚好

● 步步高死里逃生,但活不成胖东来

● 盒马回归会员制,但消费者更精明了

精选栏目

selected columns


赢商新媒体矩阵


点个在看哟~

本文标签: 龙湖  轨交  广州  虹桥  地铁  商务区  华润置地  tod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