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漫博口出狂言:英语是垃圾语言,学英语就是崇洋媚外

更新时间:2024-04-21 02:21:20作者:无忧百科

李漫博口出狂言:英语是垃圾语言,学英语就是崇洋媚外

还是在2023年9月份的时候,西安交大发通知,称不再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其他英语考试成绩作为毕业与学位授予的条件。这令“英语无用论”者十分激动,要求取消英语的言论甚嚣尘上。

记得在当时,非常多的人跳出来嚷着取消英语,说中国强大了不需要学英语,说学英语没有用,说英语就是废物,说学英语就是崇洋媚外。当时胡锡进站出来支持学英语,还遭到了很多人喷。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又见到反英语的了,而且这次不是如同网友反对,反对者来头不小,名头很大。此人就是李漫博。

李漫博在视频里口出狂言,把英语说成是垃圾语言,称汉语是最高级的语言,学英语是丧失了文化自信,是崇洋媚外。

李漫博说,当初民国时期引进英语,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崇洋媚外,失去了文化自信,才把西方的语言弄到大学里边。



视频不长,但是从中却可以准确把握李漫博的观点,而不会有断章取义之嫌。李漫博的观点就是:反对学英语,学英语是失去了文化自信,是崇洋媚外。

那么李漫博何许人也?有资料显示,李漫博是一位独立文化学者,国学通才,后被北京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经常在北大、清华、人大、中央党校开讲座。

网上可以搜索到李漫博的许多讲座视频,内容基本都是关于儒释道等国学的,强调文化自信,反对崇洋媚外。可以看出,李漫博在国学研究方面颇有造诣。



然而,强调文化自信,反对崇洋媚外,就要反英语吗?在我看来,李漫博是太爱国学而对文化自信跑偏了,把英语说成垃圾语言,称汉语是最高级的语言,说学英语是崇洋媚外,这绝对不叫文化自信

什么是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并因此而热爱汉语汉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但是,文化自信不代表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文化。恰恰相反,文化自信应该主动拥抱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中华文化。因此,学习英语绝不是崇洋媚外。

诚然,在民国时期,确实有一些人丧失了文化自信,甚至还有人主张废除汉字,全盘西化的,而且他们还付出了实际行动。但今天我们看到,汉字不仅没有被废除,反而表现出非凡的优越性。



但是无论我们如何热爱汉语,都不能把英语说成是垃圾语言,这是很不理性的。汉语的伟大,并不是建立在与英语以及其他语言对比基础上的,不是英语以及其他语言衬托出来的。应该说,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是伟大的,都被本民族热爱。

语言是神奇的。语言的功用在于交流与传承,只要具备此功能,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了不起的。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藏语、蒙古族、波斯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韩语……哪种语言不被本民族热爱?哪种语言不伟大



堂堂中国人,为什么学英语?这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只要稍有点理性,对世界有所认知,都能回答出来。但是,这个答案无关民族情感,与文化自信没有半毛钱关系。答案就是:一是为学习西方好的东西,二是为方便国际交流

近代科学诞生于西方文明,这是不争的事实。从清末开始,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很多有识之士学习英语,政府也专门派出留学生,于是迎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且时至今日,西方科技仍然具有领先优势。

世界上说汉语的人口多,但不可否认,说英语的国家多。也就是说,虽然英语与汉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但是汉语的通用性确实比不上英语,这一点不必避讳。所以,为了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学习英语肯定是必须的。



所以,李漫博虽然学识深厚,热爱中华文化,但是把英语说成是垃圾语言,过分贬低,而且说学习英语是失去了文化自信,是崇洋媚外,这实在不理性,我认为与其学者身份也不搭配。

当然,对于英语的态度,还有一部分人不是彻底反英语,而是反对英语的主科地位,认为中国学生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太多了,尤其是说很多人实际上一辈子用不到英语。这个倒是可以探讨的。



对于反对英语成为主科的这种态度,我的观点是:

第一,国家需要英语方面的优秀人才,把英语作为主科,有利于发现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第二,没有人能判断出哪个孩子适宜学英语,哪个孩子不适宜学,所以只能让每个学生都学;

第三,如果把英语设为选修学科,那么势必降低教学效果,很多想让孩子学英语的家长就得花更多钱上课外班;

第四,决定让孩子长大后打螺丝、搬砖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不要学英语。

事实上,很多人说学英语没有用,都是在长大之后,这等于是马后炮。如果谁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知道自己一辈子用不到英语,那当然不需要学了。但谁有这个本事儿呢?哪个家长能断定自己孩子长大注定打螺丝呢?

本文标签: 英语  日语  韩语  汉语  国学  李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