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深度丨八万亿券商资管迎强监管:罚单频发 剑指纾困产品管理、违规通道业务

更新时间:2024-05-24 04:23:31作者:无忧百科

21 深度丨八万亿券商资管迎强监管:罚单频发 剑指纾困产品管理、违规通道业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实习生罗媛文 深圳报道

罚单接二连三,又有券商资管收到监管警示函。

5月21日,宁波证监局公布的一则警示函显示,展业刚满一年的国金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金资管)因未及时配合做好信息披露而收到监管罚单。

5月17日,上海证监局披露三张券商资管罚单,包括海通资管、华泰资管及分管相关业务的高管朱前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事实上,在“两强两严”的监管背景下,八万亿券商资管正迎来强监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国金资管、华泰资管、海通资管、中金公司、开源证券、国信证券、华林证券等七家券商和券商资管公司因资管业务违规被罚,涉及纾困产品管理不足、违规提供通道服务、未能有效防范发行人通过资产管理计划认购其发行的债券等问题。

资管业务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持续转型升级,业务操作面临多项问题,尽管业务“短板”犹存,但主动管理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2024年一季度,券商资管业务持续分化。”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表示,2018年颁布资管新规以来,促进了券商资管业务去杠杆、 去通道,积极加强主动管理。在去通道和净值化的结构性转型过程中,预计资管业务总规模将有持续下降的压力,但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将增加,平均费率将有所提升。

纾困产品管理不足被罚

在这一批“罚单”中,有三家头部券商因“纾困产品管理不足”接监管罚单。

5月17日,上海证监局披露3张券商资管罚单,海通资管、华泰资管及分管相关业务的高管朱前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上海证监局指出,海通资管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纾困资管计划违规收取管理费,反映出公司经营不够谨慎勤勉,未能有效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二是纾困资管计划管理不足,投资不审慎,未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上海证监局决定对海通资管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海通资管官网显示,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在原海通证券客户资产管理部基础上组建起来的、由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额出资的子公司,于2012年7月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2亿元,业务涵盖现金管理、固定收益、量化对冲、组合投资、权益投资、另类投资、资产证券化、纾困基金以及QDII等领域。

一同被罚的还有华泰资管。上海证监局指出,华泰资管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包括,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产管理计划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二是对交易对手方尽职调查不充分,华泰资管在为个别客户办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的过程中,存在未对交易对手方进行审慎调查的情况。

同时,华泰资管副总经理朱前也收到一张罚单。上海监管局认为朱前作为分管相关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上述问题负有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朱前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不久前,国信证券也曾因纾困产品管理不足被罚。

4月19日,深圳证监局指出国信证券合规内控存在多个问题,其一则表示,纾困产品管理不足,部分纾困资管产品投向纾困用途的资金未达到规定比例,对国信证券出具警示函。

2018年下半年,市场股权质押遭遇风险,中证协组织部分证券公司出资逾百亿设立母资管计划,帮助民营企业发展,以市场化方式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由11家券商作为联合发起人签署协议,并发起了行业系列资产管理计划。

然而,从过往运行结果来看,资管计划存在多项问题,包括投资目的偏离纾困导向,未实质起到纾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纾困对象选择不审慎,对企业主体风险、资金用途判断存在偏差等。

违规提供通道服务等问题

除纾困产品管理不足外,还有部分券商因违规提供通道服务等、单一资管计划管理不尽责被罚。

5月10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称,经查,中金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存在因操作风险造成流动性缺口、违规提供通道服务、同日反向交易未列明决策依据、产品账户间互相发生交易等问题,违反了相关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中金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督促中金公司应高度重视,强化合规风险管控,提升资管业务合规运作水平。

同时,因中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存在违规提供通道服务的问题,徐翌成作为时任分管上述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于剑作为时任投资经理,均负有责任。北京证监局决定对徐翌成、于剑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

今年1月,西藏证监局发布的《关于对华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措施的决定》显示,华林证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七项问题,包括个别资管产品投资最终投资者的关联债券,具有通道业务特征;投资标的、交易对手备选库管理不完善;交易系统风控指标设置存在缺陷;非标投资存续期管理存在不足;信息披露存在遗漏;关联交易管控机制不健全;人员及薪酬管理机制不健全等。

由于上述情况违反多项规定,反映出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西藏证监局决定对华林证券采取责令改正并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而新发行的产品除外,但不得新增投资)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华林证券表示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已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推进整改。暂停新增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事项不影响公司现有净值型产品正常运作,对公司收入和利润的影响较小。目前,公司各项业务经营情况正常。

券商资管罚单密集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相继收资管业务罚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已有国金资管、华泰资管、海通资管、中金公司、开源证券、国信证券、华林证券等七家券商或券商资管公司因资管业务违规被罚。

涉及开源证券的罚单显示,2022年4月开源证券作为相关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的管理人,未充分履行主动管理职责,未能有效防范发行人通过资产管理计划认购其发行的债券,违反了相关规定,业务分管高管武怀良、投资经理陈璐,对上述违规问题负有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陕西证监局对开源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督促开源证券应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整改,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完善防范发行人通过资管计划认购其发行债券等相关产品的核查管控机制。

有券商人士表示,从近期券商资管业务“罚单”的总体情况来看,资产管理业务运作不规范、纾困产品管理不足、违规提供通道服务、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等仍然是令券商头疼的问题。他表示,在“大资管”时代,券商资管业务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牢牢守住业务底线,确保夯实合规风控的根基。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145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总额8.83万亿元。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认为,当前监管部门定调“两强两严”工作重点,明确证券公司应当“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正确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预计后续消除监管死角、校正行业机构定位、凸显行业机构功能性将成为监管层的阶段性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