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也爱的钻石,有什么特别的?

更新时间:2023-10-26 08:32:51作者:无忧百科

国王也爱的钻石,有什么特别的?

上个月,苏富比做了史上第一场专门针对男士的珠宝拍卖展览会,名字叫做“For The Boys”。


苏富比拍卖行珠宝部门的副主席Frank Everett在采访里表示:

之所以办这场展览,是因为他们发现最近两年男人们对珠宝的包容度越来越高了,不止喜欢一些串珠项链,而是开始喜欢更多的高级珠宝,比如钻石


△Frank Everett拿了甜茶在奥斯卡红毯上戴卡地亚钻石胸针的事情举了例子

以往都说钻石是女孩们最好的朋友,但现在的风向发生了一点变化。

最近两年的红毯上,男人们戴钻石的出镜率特别高。



△左:2023年的戛纳电影节,Manu Rios在衬衫里搭配了一条满钻的卡地亚项链;右:2023年的奥斯卡红毯上,入围最佳男主角的Paul Mescal在胸前就带了一枚卡地亚的高级珠宝钻石胸针

可不只是那些经常需要营业的男明星们才会戴钻饰,前段时间,《雷神》的导演Taika Waititi走红毯时也选了一枚钻石项链。


△Taika Waititi在2021 Met Gala的红毯上戴着卡地亚的高级珠宝项链

不过,新闻看多了你就会发现,男人们在钻石界喜欢的品牌倒并不算多 ,卡地亚是出现频率数一数二高的一个。

英国著名拳击手Richard Riakporhe今年在杂志采访里就谈到,自己平时会买卡地亚的珠宝,作为给自己比赛的奖励 。


△Richard Riakporhe在《Something About Rocks》杂志大片里,戴着卡地亚高级珠宝系列的钻石项链

好像谈到男人戴高级珠宝,尤其是钻石,卡地亚会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

这首先是因为卡地亚虽然是个以珠宝闻名的品牌,却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性别指向性。

不少钻石作品就算由男人来戴,给人传递出的感觉也不会过于柔美;


△《Esquire》认为卡地亚的钻石作品是男人真正可以在生活里配戴的

而另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卡地亚最早也确实是给男人们做钻石珠宝,

准确来说是因为给国王做珠宝而名震四方的。

早在几百年前,国王们热 衷于拿钻石做皇冠。PS:如果你们打扑克时注意过K(King)这张牌,就会发现里面的国王戴着一顶王冠,并装饰有钻石。


△卡地亚自己在1950年代制作过一枚珐琅胸针,趣味地还原了国王在扑克牌上的造型,并将钻石装点在迷你王冠上,由苏富比拍卖

1902年时,英国国王 爱德华七世 为了加冕仪式,一口气找卡地亚订做了27顶皇冠。

两年后,他给卡地亚颁发了“国王委任状”,除了英国,其实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国家都曾经委托卡地亚为王室制作过钻饰。



△卡地亚在圈内有个称号叫“珠宝商的皇帝,皇帝的珠宝商”(King of Jewelers, Jewelers to Kings.),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左)给的名号;右:爱德华七世给卡地亚的“国王委任状”

再后来,这些国王们也不止满足于用钻石做皇冠了。

1928年,印度王公Maharaja Bhupinder曾委托卡地亚给自己打造过一条巨型钻石庆典项链,一共由2930颗钻石组成,重量接近1000克拉


也不只是国王。

卡地亚家族的后人写过一本《The Cartier's》传记,里面提过很多关于男人们也爱钻石的有趣事迹

比如,当年写出《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在被授予荣誉军团骑士胸章时,他的朋友就跑去卡地亚店里为他买了一颗钻石当做礼物。


△普鲁斯特的朋友René Gimpel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品经销商,为他在卡地亚购买了钻石做获奖礼物

我们现在认知的钻石往往是和婚姻扯上关系的,这大概和后来珠宝界的营销有关系。

但其实钻石并不是像网上所传说的那样,只是靠营销而火起来的宝石。


△对钻石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专门研究古代宝石和珠宝的历史学家Jack Ogden写的一本书《Diamonds: an early history of the king of gems》

Diamond这个词的词源来自古希腊语adamas,寓意是“无法驯服”。

因为钻石无比坚硬,往往在地底经过了数十亿年的沉淀,才带着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光芒来到地面,即使在黑暗里也能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在14世纪之前,钻石一直被认为是神明的物件,只能由神明和最具权利的人保管。


△英国女王经常在盛大活动时佩戴一枚卡地亚的威廉姆森粉钻胸针,正中心的圆形粉钻重达23.6克拉,是女王的结婚礼物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男人们会把钻石当成自己荣耀的勋章。

而 在早些年, 那些敢于和国王一样驾驭卡地亚钻石的女人们也多少都有点大女主气质在里面。

比如Grace Kelly在被加冕为摩纳哥王妃的时候,收到了很多卡地亚珠宝作礼物,其中一件是一条三串式钻石项链。


据说这条项链的长度是卡地亚根据Kelly的脸型而特别设计的,刚好可以将钻石的光泽打在她的脸上


2016年,蕾哈娜在拍摄《W Magazine》的杂志封面时戴过一条卡地亚的 钻石chocker


这件珠宝看起来很现代,实际是早在上个世纪初由美国铁路大亨的女儿Mary Scott Townsend所拥有。

那时,美国的亿万富翁们流行将女儿嫁给欧洲王室,因为Mary长得甜美,也确实有些皇室成员在追她,但她拒绝了所有追求,坚持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后来,尽管她做不了真正的女王,但她在卡地亚为自己买了一顶钻石王冠



△左:Mary Scott Townsend的画像;右:她在卡地亚买的三件套

所以,如今钻石重新在男人们中间流行,在整个珠宝圈又被当做是一种勋章式的呈现,只是一种价值的回归罢了。


有个问题,能切割并售卖钻石的珠宝商当年并不止一家,那些国王们以及自己生活里的“女王”为什么要选卡地亚呢?

这才是我们今天想聊的主要内容——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和卡地亚这个家族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设计风格有关:

01

上世纪30年代,法国有位著名的贵族时装编辑叫做Daisy Fellowes。 Karl Lagerfeld曾称赞她 是“我所见过最时髦的女人”,没有用”之一“。

Daisy 有个小癖好,喜欢和大部分女人反着来——她认为世面上大部分珠宝并不和自己胃口,只会顺应潮流,但她喜欢逛卡地亚,因为总能看见不一样的新鲜物件。


△2010年,《Harper's Bazaar》以Daisy Fellowes为灵感拍摄大片,用到了卡地亚的高珠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圈正在流行新艺术风格(Art Nouveau),很多珠宝商认为珠宝和艺术有关,都在潜心钻研这门学问。

卡地亚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路易·卡地亚(Louis Cartier)有些不同,

《The Cartiers》那本书里写道,他常常对团队说: 不要总把眼光盯在别人家的珠宝橱窗里。


△路易·卡地亚

路易爱好收藏和冒险,知识涉猎面很广,他建议团队们不如多去巴黎街头多看看那些恢弘且古典的建筑找找灵感。

如果去过巴黎,或者至少在照片里见过几次巴黎,应该会对那里的建筑有些印象——那儿的楼房有着大致相同的外表,看起来既古典又整齐划一。


但其实早在19世纪之前,巴黎是个非常脏乱差的城市,为了整治市容,才请来了一位高人——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进行重新设计。

要让整个城市看起来既整齐又不平庸,奥斯曼想了一个绝妙的方法:统一整体的建筑风格,但是使用不同的铁艺栏杆妆点墙的外立面,寥寥几笔线条如同画龙点睛之笔。


有没有发现:

这些巴黎阳台上的铁艺栏杆剪影和卡地亚为皇室设计的冠冕长得有点像?



△左:Ins博主@ justinesoranzo 在巴黎阳台;右:上世纪初,比利时女王伊丽莎白戴着卡地亚的王冠

确实,卡地亚正是从这些建筑的铁艺栏杆里获取了一部分灵感

他们将钻石王冠设计成了相似的古典造型,结合几何的线条,简洁清澈。

插一嘴:有趣的是,路易·卡地亚还挖来了一位铁艺阳台的安装工人Charles Jacqueau来自家工作,后来Jacqueau成长为那一时代最伟大的珠宝设计师之一。



△当年俄罗斯公主Irina Alexandrovna Romanova结婚时戴的冠冕就是由Charles Jacqueau设计的

同时,卡地亚还将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 ,他们研究了一部分古伊斯兰艺术图腾, 也结合到了钻石的设计里。

让那些原本只是闪耀的钻石看起来有了更多文化的沉淀,恢弘的气势。


△卡地亚在巴黎办过一场展览,展示了那些珠宝和伊斯兰文化图腾之间的关系

那时的王公贵族们认为,由 卡地亚设计的钻石唤回了 早年 的那种 权力感,因此赢得了很多权贵的喜爱。

02

但在那时候,要把钻石设计出 这么简单干净的 线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莫妮卡·贝鲁奇在拍摄时戴的钻石冠冕由卡地亚在1937年设计

因为早年间,钻石大多是以金银为底座而镶嵌的,如果钻石用得多了,就会变得非常沉重,更别说呈现出什么古伊斯兰风情了。

但这难不倒路易·卡地亚,他发明出了一种将铂金和钻石进行镶嵌的工艺


△卡地亚史上最初使用铂金和钻石镶嵌的作品之一,诞生于1903年

这样一来,可以把数千颗小钻石用铂金“织”成蕾丝的造型。

即使钻石如繁星一样密集,也能让王冠变得轻盈,戴在头上有点像是个轻巧的花环, 因此被称为“花环风格(Garland Style)”。


△凯特王妃头上的卡地亚Halo王冠就是“花环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

改用铂金并不是一个拍脑袋就能想到的发明,因为这种贵金属非常轻薄,很容易就会让钻石脱落,毕竟“哪个国王都不希望自己喝汤的时候从里面喝出几粒钻石来。”

至于路易·卡地亚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大部分人可能猜不到。

根据《The Cartiers》的记载,为了跳出框框去思考,路易去研究了各种机械运行的原理,最终从支撑卧铺车厢的桁架和弹簧里发现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


总之,感谢这种脑洞大开的发明,轻盈的铂金还为后世解锁了更多的玩法:

它不会像其它金银贵金属一般染色钻石和宝石, 而且也完全不会抢走宝石们的光芒, 还可以把它们衬托得更加明亮。



△左:卡地亚在1925年的世界现代工业和装饰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以东方艺术为灵感的Collier Berenice作品;右:卡地亚以东方艺术为灵感设计的胸针,镶嵌有钻石、祖母绿和蓝宝石

也是在那之后,人们才开始越来越多地将钻石和各种五彩的宝石设计在一起,呈现出古老的东方风情。

因此,表面看起来,卡地亚不过是把钻石设计得古典恢弘一些而已,但实际上,要做到如此,必须运用远远超出于本行业的知识和眼界。


△王嘉尔佩戴的BAILONG胸针,由碧玺与钻石镶嵌而成,是以中国艺术为灵感设计的

珠宝界的专家认为,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集合了古典的设计和先进的工艺于一身。

03

不过,无论怎么谈钻石的设计,都是离不开钻石本身的品质的 。

珠宝商们并不生产钻石。那么,可以拿到什么样的钻石,则取决于他们的实力和魄力了。


△英国的玛格丽特公主年轻时戴着由卡地亚设计制作的Halo王冠,由739颗明亮式切割钻石和149颗长方形切割钻石镶嵌而成

实力,不是单纯指资金方面的实力,更多的是远见。

因为,早年间有人脉有资金 能搜集到奇珍异宝的顶级珠宝商,也有几家,而卡地亚则是因为行事风格大胆而最终杀出重围的。

20世纪初,卡地亚通过钻石的设计风格奠定了一些地位后,意识到自己应该去投资一些更传奇和稀有的巨型宝石。


△1970年,Elizabeth Taylor戴着卡地亚设计的巨型钻石项链出席奥斯卡

这时,终于有了个机会:珠宝市场上出现了一枚巨型钻石,却没人敢经手

第一,它是稀有的蓝钻,且价格又不菲,总重45.52克拉。

第二,因为这枚钻石早年的几位拥有者都不太幸福,给这枚钻石留下了一个被诅咒的传说,你大概猜到了,就是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希望蓝钻”。


△泰坦尼克号里的“希望之心”就是以它为灵感杜撰的

后来,卡地亚非常有魄力地无视传说,拍板花55万法郎(大概今天的220万美元)买下了这枚钻石,加入了自己的设计后重新出售。


△真正的希望蓝钻,卡地亚在这枚蓝钻旁加入了16颗白钻来衬托出它的光芒

而这世界上还 果真 有“猛士”和卡地亚 一样勇,可以无视这种传说 。

美国名媛Evalyn Walsh McLean最终买下了这枚蓝钻,并终生佩戴着当护身符。

事实证明,这段经历不仅没有给卡地亚带来厄运,还让他们从此名声大振


△Evalyn Walsh McLean戴着卡地亚的“希望蓝钻”

从那以后,卡地亚不仅开始入手更多奇珍异钻,在设计方式上也更加大胆,吸引了更多的王室和名人客户。

他们会将在钻石界拥有重要地位的”南非之星“设计成胸针。


△这枚“南非之星”改变了南非的历史,被切割后重达47.69克拉

也敢将重达128.48克拉的粉棕色”南方之星“巨钻镶嵌在手镯上。



△这枚手镯最近一次出现于大众视野是出现在卡塔尔前”第一夫人“Sheikha Mozah的手腕上。

但有了创新的设计风格,还有了最稀奇的钻石,也并不足够称上国王们御用的珠宝商。

要想维护这个头衔,你必须还有些其他的功夫。

0 4

1911年,卡地亚当时的家族成员雅克·卡地亚(Jacques Cartier)第一次造访印度,他发现印度王室不仅对钻石珠宝有着狂热的爱好,还有着全世界最多的藏品。

再后来,印度王公Maharaja Bhupinder反过来找到卡地亚,称希望用一种现代的方式把自己拥有的这些令人称奇的钻石都组合起来,让其他同胞相形见绌。


△因为在一个世纪以前,印度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矿藏,很多著名钻石都开采自印度

据说Bhupinder的原话是:“想要一件配得上国王的珠宝。”

试想一下这个画面,你的面前全是各种黄钻、粉钻、白钻,各个都是顶级的宝物,现在你要把它们全部放到一起。

最终,卡地亚花了三年时间才组合完成,这条项链被命名为The Patiala巨型庆典项链,包含了2930颗钻石,总共重达1000克拉。


如今的卡地亚不仅因为会设计,也因为懂得如何切割和组合宝石而出名,大概正是因为他们在为国王制作钻石珠宝的经验中练就了可以精准切割宝石的功力。

简单来说,任何宝石只要经过他们之手,可以用最准确的方式让宝石绽放出最合适最耀眼的光芒。

而且,他们懂得如何把这些大大小小的钻石组合在一起,利用光影的原理和建筑艺术,让它们都相得益彰地绽放出各自的魅力。


△如果你看过《Ocean's Eight(瞒天过海:美人计)》,可能会对The patiala感到眼熟,因为里面的那条价值1.5亿美元的Toussiant项链,正是卡地亚以此为灵感来设计的

自那以后,卡地亚才被彻底封为了”宝石大师“。

尽管在现代,已经很少有关于王室的故事流传了,我们日常可能只是会去卡地亚店里买上一些能消费得起的小钻石作品。

但其实如果细想,任何一粒钻石都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最终才用最好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每一束光泽本身,就是一段传奇了。


最后,

一百多年前,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曾是卡地亚的重要客户。

后来,王朝倾覆,所有的权利在顷刻之间分崩瓦解,他们的财富也被没收。


还好,罗曼诺夫家族后裔的珠宝箱里还留着几件象征着权利和力量的钻石。

在困顿之际,他们变卖了部分钻石和宝石。

再后来,那些世上最坚硬的石头,直到几十年后还偶尔会在几大拍卖行之中出现,等着看自己下一任主人,即将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收入囊中。



△左:卡地亚后来将一颗据说来源于罗曼诺夫家族的蓝宝石与钻石结合重新设计,并命名为THE ROMANOV BRACELET;右:卡地亚在1910年制作的钻石胸针,曾经售给了俄国的保罗大公

如果去翻看卡地亚的广告,你会发现他们很少说钻石可以象征着某段爱情能长长久久。

这或许是因为,卡地亚自1847年创立的时候就清楚地认知到: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 ,任何人都不过是钻石这漫长一生中的过客,而 珠宝商的职责,只是尽可能地让钻石在自己路过之时发出最亮眼的光芒而已。


就像爱情本身,也不过是人生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不必关注它能陪我们多久,只用在意它能给我们带来多少乐趣。

1969年,一生热爱买钻石和谈恋爱的Elizabeth Taylor从卡地亚手上买下了一枚重达69.42克拉的钻石。

当有媒体问到她为什么这么爱买钻石时,她这么回应道:

“或许钻石无法在失意时给你依靠,也无法在深夜里与你取暖,但在灿烂阳光下,它们是如此让人欢愉。”


△1970年的奥斯卡颁奖礼现场,Elizabeth Taylor和当时的老公理查德一起出席,1979年,两人分手,Taylor将这枚钻石转卖,并把部分收入捐赠建造了一所医院

(本期编辑:Dorismiu、油鸡)

本文标签: 钻石  胸针  王冠  宝石  卡地亚  珠宝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