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快看|坡长雪厚,快看这四只“医”族指数

更新时间:2024-05-24 05:28:17作者:无忧百科

指数快看|坡长雪厚,快看这四只“医”族指数


【编者按】科技浪潮奔涌、消费提质升级、产业变革激荡……中国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投资是一场长跑,紧跟指数,把握时代“贝塔”。“指数快看”栏目,深度辨析不同指数的特点,帮助投资者探寻投资新机遇。

在国内人均寿命延长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持续提升,医药卫生行业作为银发经济的重要领域,坡长雪厚。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过指数投资把握医药卫生行业的发展机遇,是一个相对便捷的选择。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数据,国内跟踪医药卫生板块相关指数的ETF总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超70%。

医药卫生涉及子领域众多,相关指数也各有侧重。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医疗指数……从名称来看,这些指数都是“医”字辈,看起来似乎很相近,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医药卫生产业链,再从行业分布、创新“含量”、成份股、业绩增速等维度对比分析这些指数。

拆解医药卫生产业链

根据中证行业分类,一级行业医药卫生下,可分为医疗、医药两个二级行业。顾名思义,医药行业侧重于“药”,主要包括生物药品、化学药、中药、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医疗行业则侧重于“疗”,主要包含医疗器械、医疗商业与服务。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看,医药行业的上游环节主要是原材料和中药材的生产,中游环节涉及药品的研发、制造和加工,下游环节则是药品的销售和医疗服务。

打个比方,上游原材料就像是做蛋糕的面粉,是制作成品药的基础物质。没有原料药,就做不成我们平常见的那些治疗感冒、消炎的成品药。

中游的研发和制造就是把这些面粉做出蛋糕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新药的研发、药物的临床试验以及最终的生成制造。每一步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质量控制,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下游就是把这些做好的蛋糕卖出去,让需要的人能买到,这包括了药店、医院、在线药品销售平台等。医疗服务则是医生和护士为患者提供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服务。

行业分布连连看

了解产业链的基本情况之后,我们再来看这四只指数: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证医疗指数。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发现,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这三只指数相对侧重医“药”,而中证医疗指数则相对侧重医“疗”。

再从具体的行业分布来看,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聚焦A股医药卫生行业龙头,以医药相关子行业为主,行业分布相对更均衡,制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为前三大权重行业、合计占比近80%。

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同样以医药行业为主,但行业分布相对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更为集中。

其中,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聚焦A股创新药产业链龙头,制药为第一大权重行业,占比近60%,其次为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等行业,前三大权重行业合计占比94%;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则聚焦港股通范围内的医药卫生行业龙头,制药也是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行业,占比约50%,其次为生物科技、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前三大权重行业合计占比近80%。

而中证医疗指数则更侧重医疗行业,聚焦A股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龙头,医疗保健设备与用品为第一大权重行业,占比约50%,此外还包括医疗保健提供商与服务、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等行业。


A股VS港股:医药创新含量测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在上述三只侧重医药的指数中,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和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专注于在A股上市的药企,而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则覆盖了港股市场上的医药相关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在主板上市规则中新增第18A章《生物科技公司》,允许尚未实现营收和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交上市申请,这一规定降低了创新药企在港上市的门槛。因此,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中也云集了众多国内创新药企。

由于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相应从企业财务状况来看,通常研发支出费用高,实现盈利周期也会较长。按照2023年年报进行统计,在我们所分析的这三只医药指数中,相比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和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的ROE要更低一些,均不到9%,但这两只指数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要相对高一些,分别为8.7、7.2%。


成份股大比拼

指数的权重股及其集中度,也是观察指数之间差异特点的重要角度之一。

从成份股数量与集中度来看,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成份股数量最少、为25只,前十大成份股合计占比约7成,集中度较高;而其余三只指数成份股数量均为50只,前十大成份股合计权重均不到60%。

从三只A股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来看,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与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共有3只重合个股,其中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均为恒瑞医药,占比分别为17%、12%。

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与中证医疗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重合数量为4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与中证医疗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重合数量为2只。

其中,药明康德是这三只A股指数前十大成份股中唯一共同的个股,且占比均在7%左右。

而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与三只A股指数的前十大成份股完全不重合,该指数覆盖了众多在港上市的创新药龙头,如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


需求增长释放业绩潜力

展望未来,在老龄化、居民疾病谱变化的大背景下,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医药卫生行业相关企业有望在业绩端保持高速增长。

根据招商证券数据,近三年,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45%,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和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复合增速约为10%,而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复合增速约为5%。

2024年,这四只指数成份股也有望取得较好的业绩表现。其中,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增长最快、增速达43%;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和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增速均在20%左右;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净利润增速超10%。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指数基本特征、估值水平的基础上理性判断,选择配置一只或者多只相关指数。

目前,市场上有医药ETF(512010)、创新药ETF易方达(516080)、港股通医药ETF(513200)、医疗50ETF(159847)等产品分别跟踪这四只指数,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关注。


(免责声明:基金投资有风险,请谨慎投资。该文稿不代表中国基金报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