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巨头集体“参战”,大模型价格战谁能取胜?

更新时间:2024-05-24 00:29:52作者:无忧百科

五大巨头集体“参战”,大模型价格战谁能取胜?


大家都不赚钱,也好过你自己赚钱

腾讯、科大讯飞也“参战”了!

5月22日,腾讯云公布全新大模型价格方案,将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调整为全面免费,万亿参数模型混元-pro,API输入价格从0.1元/千tokens降至0.03元/千tokens,降幅达70%。同日,另外一家大模型巨头科大讯飞也发布公告,宣布讯飞星火API能力正式免费开放。其中,讯飞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开放,讯飞星火Pro/Max API低至0.21元/万tokens。

自从5月13日,OpenAI 发布了GPT-4o发之后,多家科技巨头相继宣布大模型降价或免费,一波价格战的硝烟甚嚣尘上。

这究竟是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还是几大巨头之间赔本赚吆喝的经营手段?

字节点起火把,其他巨头一起向前冲

没人能够想到,这次618促销,最先降价的居然是大模型,而第一个开枪的,就是字节跳动。

在5月15日,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推出了豆包大模型家族,其中豆包主力模型的推理输入定价仅为0.0008元/千Tokens,当时火山引擎表示,这个价格要比行业便宜99.3%

字节打样之后,巨头们排队跟上。

5月21日,阿里也降低了大模型价格,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1元可以买200万tokens。


图片来源:阿里云公众号

几个小时后,百度雷霆出击,直接宣布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立即生效。

从公告上来看,两家几乎就是在打擂台,火药味非常浓了。


图片来源:百度公众号

22日下午,讯飞宣布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开放,星火Pro/Max API低至0.21元/万tokens。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公众号

22日傍晚,腾讯也跟上了,将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调整为全面免费,万亿参数模型混元-pro,API输入价格从0.1元/千tokens降至0.03元/千tokens


至此,这波价格战,已经有五家巨头入局,而且,还有更多公司似乎正在赶来的路上。

这里解释一下,大模型的价格到底是什么:

通常来说,AI公司训练出自己的闭源大模型(开源的不用花钱)后,会出售给其它想用的个人或者公司。

AI公司,则会在大模型使用过程中,按使用量收费。这种收费类似于电信运营商的“流量包”,只不过计费单位则从流量的M和G,变成了Tokens

再来说一下Token:

Token是指自然语言处理中是指文本被分割成的最小单元或标记。粗略估算,1Tokens可以理解为相当于1.5个中文汉字

所以这次降价,你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用原来同样的钱,个人和公司可以买到更多的大模型流量

这几家巨头的入局,只是这一波价格战的高潮,而起源,则可以追溯到4月底。

来看一下时间线:


图片来源:跟锅头一起学AI

对于这波降价潮可能带来的影响,市场普遍认为,大模型降价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尝试使用大模型开发AI应用,这将极大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但是对于大模型企业来说,价格战毫无疑问是加速了优胜劣汰的节奏,不仅仅是中小厂,巨头们也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市场必将再度经历一轮淘汰——重组——合并,最终决出胜者的周期。

字节跳动点起了中国大模型价格战的火焰,可这把火,能烧到哪里,恐怕是字节跳动也无法预测的了。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掀起这样一波价格战?

抢不到创新,我就抢市场

首先是受到外部的影响。

5月13日,OpenAI推出了新一代的大模型GPT-4o,除了性能上的大幅提升之外,更重磅的是该新模型将全部功能免费使用

此前OpenAI仅免费开放GPT-3.5供用户使用,而GPT-4是要付费使用的。但在GPT-4o发布后,不仅性能上超越GPT-4,而且还免注册开放使用。

当然,免费用户使用GPT-4o只能每三小时使用十次,超过10次将自动降级至GPT-3.5。

与此同时,商业用户方面,GPT-4o的API调用价格也相比GPT-4 Turbo全面下降50%。

GPT是行业标杆,它先带了一个头,其他跟随者,就是想端架子也端不住。

所以,大模型的全面降价,甚至是免费,已经成为目前全球AI行业的趋势

更重要的,则是为了抢更多的客户。

降价不是目的,商业化才是。

对于这一点,几家巨头的高管们甚至毫不隐晦。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

阿里云这次大幅降低大模型推理价格,就是希望加速AI应用的爆发。我们预计未来大模型API的调用量会有成千上万倍的增长。”

之所以会打价格战,本质上是因为大模型目前陷入了同质化竞争。

对于这一点,几大巨头深有体会,外卖、快递、网约车、社区团购甚至如今的新能源车等价格战火热的行业,都经历过同样的“昨天、今天、明天”,大模型也不能例外。

在《LLMs正达到收益递减的证据——及其可能意味着什么》一文中,作者提到

“大模型在性能提升方面可能已达到收益递减的临界点。”

作者以OpenAI为例,认为:

“从GPT-2到GPT-3的巨大飞跃。从GPT-3到GPT-4的巨大飞跃......GPT-4到GPT-4 Turbo就没有那么多了。


图片来源:Gary Marcus 博士

假设大模型的性能发展真的要迎来一面墙,对于大模型公司来说,如何抢下用户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一步。

没有增量,那别人的存量就是增量。

说到这个,大家就很懂了,阿里百度字节腾讯,哪个不是从抢用户的刀山火海里走出来的。照猫画虎,再来一次就是了。

我不盈利没事,只要我能活过你,就够了。

大模型价格战,谁主沉浮?

降价有用吗?

有,根据经济学原理,商品降价通常能够刺激商品需求增加。

降价有用吗?

不一定,从来没有哪种商品是依靠无底线的降价,留住客户的

对于这波降价潮,李开复表示:

大模型疯狂降价或是一场“双输”。“我觉得大模型公司不会这么不理智。因为技术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是技术不行,然后就纯粹靠贴钱、赔钱去做生意,我们绝对不会跟这样的一个定价来做对标,我们对自己模型表现是非常自豪的。”

经过一年的时间,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从卷大模型技术本身,过渡到了卷大模型商业化的阶段。

对于当前商业模式还未走通的大模型行业来说,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价格上,进行新的创新尝试总是好事。

但重走互联网时代的“零和博弈”路线,到底能否复现过去的成功,还要看后续的发展。

对于几大巨头来说,能否再次复制自己曾经的辉煌,则取决于除了降价之外,还能否苦修其他“内功”。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