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超级联赛保定第一阶段赛程安排一览
2023-10-30
更新时间:2023-10-29 22:05:21作者:无忧百科
A股各大股指前期震荡寻底,而赛力斯(601127.SH)却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自8月25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42.66%,机构资金、游资、北向资金均大幅买入。
与股价表现大相径庭的是,公司基本面的财务数据却继续保持低迷状态。根据公司28日发布的三季报,公司2023年前三个季度营收同比有明显下滑,同时净利润为大幅亏损。
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问界M7系列近期大卖,以及与头部能源公司的合作进展,均被看做赛力斯股价上涨的诱因。
业绩连年亏损
季报数据显示,赛力斯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6.48亿元,同比下滑47.25%,当季净亏损9.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公司前三季度营收166.8亿元,同比下滑近28%,净亏损22.94亿元,同比减亏14.23%。
赛力斯表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变动主要受销量同比下降影响,赛力斯汽车新款产品问界新M7系列车型于9月中下旬发布及交付,随着公司产品的逐渐交付,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望实现明显增长。
根据产销快报,公司前三季度累计销售13.68万辆汽车,同比下降30.65%,每卖出一辆车亏损额达到1.68万元;而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测算,公司每卖出一辆车亏损额约为1.46万元,销售每辆车的亏损额有所放大。
自从赛力斯与巨头展开合作以来,由于销售成本和研发成本的增加,赛力斯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2022年,赛力斯营收虽然同比大增104%,达到了341.05亿元,但亏损额扩大,归母净利润的亏损额达到38.32亿元。
具体来看,问界M5和M7等高端车型的交付,确实使得赛力斯的综合毛利率大幅上升,公司2022年汽车行业毛利率达到10.86,相比于2021年增加7.84个百分点。
控制成本同时,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达到48.2亿元,较上一年12.8亿的增幅高达276.55%,远高于营收增幅。对此,赛力斯解释称,主要是新能源汽车渠道建设,营销推广费的增加。而随着渠道网络的逐步建立,公司前期投入产生的费用支出将逐步得到控制。
今年赛力斯的销售费用增长势头明显得到控制,今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总计26.71亿元,同比下降13.36%。另外,公司的研发费用同比略有增长。
问界M7订单火爆,各路资金涌入二级市场
不过基本面的颓势并未影响股价表现,经历年中短暂震荡后,8月末赛力斯股价开始“起飞”。8月25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142.66%。
9月19日和10月11日,赛力斯更是接连出具两份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连续多个交易日股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
赛力斯这波上涨背后,屡现机构、北向资金和知名游资身影。9月18日和10月9日两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分别净买入4.96亿元和2.58亿元,“机构专用席位”同时净买入1.83亿元。
今年三季度,北向资金大举加仓赛力斯913.33万股,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新晋成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赛力斯表示:“AITO问界新M7上市并开启交付,引发部分媒体关注及热议。除此之外,公司未发现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媒体报道或市场传闻。”
赛力斯方面强调,赛力斯汽车新款产品问界新M7系列车型于9月中下旬发布及交付,随着公司产品的逐渐交付,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望明显增长。
9月12日,赛力斯推出的问界新M7车型,在汽车行业掀起一阵“巨浪”,相关汽车概念股在A股市场受到热捧,包括赛力斯在内的多只概念股持续走高。
余承东又发出利好消息称,“整条供应链新投入了超过10个亿,增加了2万多人保障高质量快速交付。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正每天22小时开足马力生产。”
10月16日,余承东在社媒发文表示问界M7上市才一个多月,但“大定就已超6万”。
此外,在M7的拉动下,还未正式露面的新款车型问界M9也迎来火热行情。10月25日,AITO汽车(赛力斯旗下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还在盲订阶段的SUV问界M9预订已突破1.5万辆。
该公司三季报数据显示“合同负债”激增,或可显示公司订单火爆。今年三季度末,赛力斯合同负债高达30.49亿元;而截至去年底,该项数据只有9.63亿元。
一位长期跟踪赛力斯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合同负债是指企业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义务。企业在向客户转让商品之前,如果客户已经支付了合同对价或企业已经取得了无条件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则企业应当在客户实际支付款项与到期应支付款项孰早时点,将该已收或应收的款项列示为合同负债。
据他计算,如果按30万元售价计算,对应1万辆左右的预售车辆,“和当时披露的销售情况吻合”。而上述预售数据和合同借款,还未真正转化为业绩及财报营收数据。
通联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收盘,赛力斯总市值高达1203.05亿元,高于广汽集团(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高达45.1亿元),在A股乘用车板块仅次于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